提交邮件订阅后,您将第一时间接到河博建设投资集团最新的新闻、党建团建、人事等信息

请填写以下信息,选择您希望接收信息的种类。

以下信息将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您的需求,我们不会将您的信息发送给第三方。

您希望接收的信息种类?
取消订阅后,您将不再接收河博建设投资集团的新闻、党建团建、人事等信息
提示内容
提示内容
提示内容

因为有了他们 我们安然度夏——河博建设集团用心“热”爱这座城市  

          ——《许昌日报》7月31日第10版报道
来源:河博建设集团  发布日期:2017-08-23

文/丁岚 摄影/廉笑尘

骄阳似火,焦金流石。这个夏天,猝不及防地来到我们身边。

当我们还在寻找清凉避暑的地方时,有一群可爱的人,日复一日地坚守在骄阳下。这个七月,我们记录了河南河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各下属单位的一线工人们。

这些镜头里,有站在140℃的沥青边上修桥铺路的路桥工人;有在70℃的铁板路上处理生活垃圾的天子岭工人;有在100℃的公交车排气管边抢修的公交车路救员……这些平凡的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做着不平凡的事。相同的是,他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选择用心“热”爱这座城市。

全城“热炼”的七月,谢谢你们的坚守,我们才能安然度夏。

40℃

    天然气巡检员 高温天里的“透视眼”

一顶草帽,一个2升的大水杯,一辆电瓶车,这是姚浜每天出行的标配。作为许昌天然气管网输配分公司巡检二班班长,姚浜每天都在路上。16年的时间里,姚浜骑坏了4辆电动车,练就了一双“透视眼”,地下的天然气管道怎么走,他心里一清二楚。

7月25日上午10点,姚浜来到望江路过江隧道雷霆路口的工地,按照他记忆库的储存记录,这个工地的开挖程度很快就要接近天然气管道了,他提前赶过来发放《安全告知单》告知工地。在告知了工地负责人天然气管线的走向之后,姚浜还要赶往下一个点——南光坊,“早上去过一趟了,估计他们那边挖得差不多了,不放心再去看一眼吧。”

今年的许昌,热得早,也热得快,每天都在路上奔波的姚浜特意给自己准备了一块毛巾,用来挡一挡毒辣的日头,尽管如此,姚浜还是比身边的人明显黑上一个色号。“没办法,天这么热,工地施工还是这么多,我们相对的也要盯得更紧一些。”说完,这个戴着草帽和墨镜的男子,抓紧时间猛喝了两口水,推着电瓶车消失在我们的视野里。

姚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巡检班组一共有59个人,这个集体负责了许昌主城区江北区域4500公里地下天然气管道巡检工作,他们也被称为许昌天然气管道的“卫士”。巡检员每一次检查,都是背负着许昌人民生活生产安全的责任。所以,每一个井盖,每一个工地,每一次进度,巡检员都特别上心。他们不仅要负责平日里的检查,当遇到较大燃气泄漏时,巡检员还要立即报修,在抢修人员到来前,采取必要措施进行现场监护,杜绝明火接近;进入发展黄金期的许昌,在建工程越来越多,巡检员还要对危及燃气管线施工的行为进行监督。

尽管经常忙得忘了饭点,但是在天然气巡检员的眼里,既然穿上了这身衣服,就要担起“守一方水土,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70℃

   水务集团“特种兵” 保障三伏天供水正常

如果要你问,杭城的“三伏天”是什么感觉,估计任何文字都不足以表达杭城市民的感受。可就在这炎炎夏日下,许昌水务城南公司巡检员们依然冒着酷暑,挥汗如雨地守护着许昌的供水管网及设施。

一辆检修车,一个工作本,阀门检查,井盖检查,消防栓检查,这是许昌水务城南公司副经理徐国辉一天的日常。他所在的水务城南公司,负责27万户居民的用水,“责任”两个字,在水务人的心里,比什么都重。

7月25日8点,徐国辉坐上检修车,又出门了,接下来一直到太阳落山,他都不会出现在办公室里。尽管已经是管理层,但是徐国辉依然坚持每天都在现场,他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因为只有去看过每个井盖,“心里才感觉踏实”。

连续的高温,让水务集团压力不小,为了保障消防安全,这几天,徐国辉将重点放在了市政消防栓的检查上,“必须每一个都检查过去,确保每一个都供水正常。”除了日常的巡查,水务集团城南分公司的巡检人员,还要对负责区域的每个井盖进行检查,要知道,井盖下面的温度,比地表温度还要高,再加上湿度大空间小,井盖里简直像个小桑拿房。

“我们下井检修的时候,一下去就浑身湿透,恨不得把自己浸在水里啊。”除了温度,下井的作业面也极具挑战,空间小,一般只有1个平方米左右,要在这么小的作业面检修,难上加难。不过,尽管井下工作辛苦,烈日的巡检工作也不容易,像徐国辉这样的水务人依然奋战在烈日下,这既是他们的工作,也是因为在他们身后,还有成千上万的家庭需要他们来守护。

100℃

   公交车的120 高温下的抢修者

每天5点半起床,6点到岗,晚上8点下班,这样的作息,成勇保持了12年。作为许昌公交集团路救班组的一员,12年里,成勇手里修过的公交车已经数不清,不变的是一接到电话就立即赶赴现场的习惯。是的,成勇是一名公交道路抢修员,他和他的同事也被大家称为公交车的“120急救车”。

最近,许昌开启了“炙烤模式”,天气一热,成勇所在的路救班组比平日里要忙。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公交车出现故障的频率和抢修时间已经大大降低,但是抛锚这种意外,依然“说来就来”。“这种紧急情况你意料不到的,有的时候,三四起故障一起来,四处奔波,那才叫一个忙。”作为一名路救班组的老员工,成勇太习惯这种节奏了。

按照要求,成勇所在的路救班组要在接到救援电话之后的23分钟内到达现场并修复或拖离故障车辆,有的时候救援恰好赶上饭点,成勇只能和搭档的司机两个人,端着饭碗钻进滚烫的救援车,赶往救援地点。

到达救援现场之后,才只是考验的开始。

这几天,许昌的气温一直在40℃左右,公交车水箱的温度能达到近70℃,光是站在公交车旁,都能感受到那股热浪。如果救援碰上刚停下没多久的公交车,车子排气管的温度能达到近100℃。为了保护自己,路救班组的员工都要穿着厚厚的工作服,再穿上特制的荧光马甲,戴上双层手套。尽管如此,工人们依然能感受到热浪穿过衣服,直达肌肤。

常年的道路抢修,让整个路救班组的抢修员们看上去比平常人黑很多。但是,这18辆车,90多名员工,从清晨到到日暮,依旧无怨无悔,风雨无阻地在路上。

70℃

    坚守天子岭 最美的环境人

许昌北部,半山以西,这里是天子岭,许昌唯一一个大型垃圾填埋区。这个盛夏,当气温突破40℃时,天子岭库区的膜上温度已经突破75℃。忍受着垃圾的异味和高温,这里依然有一群最美的环境人,用双手保障这个城市出口的绿色畅通。

每天凌晨3点,天子岭就进入了工作时间,一天下来大约有1200车次的垃圾从许昌各个城区运送到天子岭。随着天色逐渐亮起,库区的工作也进入高峰期。

缪文根,全国劳动模范,这个土生土长的许昌男人,1991年就到了天子岭,在这里,一守就是26年。他所在的库区班组,凌晨5点就要开始忙碌,一直要到傍晚6点才能结束,等到他们离开时,今天运来的垃圾,已经全部填埋覆膜完毕,看上去,就跟一个盖了膜的小山丘没有什么两样。

这一天的时间里,库区的工作人员,衣服基本上没有干的时候,因为库区钢板道路和HDPE膜上的温度分别达到了60℃和70℃以上,尽管穿着隔热保护的特质胶鞋,依然挡不住高温。一场覆膜的活干下来,库区的工作人员就要回休息区休息一下。其实,为了躲避高温,缪文根安排了工人们进行轮休,可是这些可爱的环境人,依然闲不住,有时,在下午气温最高的1~2点,大家依然还是齐心协力地在库区进行覆膜,为的就是尽快将垃圾覆盖。

在很多人看来,做垃圾填埋和处理的工作,是需要勇气的,尤其是夏天的填埋,更是需要恒久的毅力才能坚持。可我们的环境人,面对这些带着恶臭的垃圾,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没什么,有多少垃圾都要处理好,要对得起咱这份工作。”朴实的话语背后,是许昌环境集团打造最美城市出口的决心和勇气。

140℃

    习惯凌晨4点的许昌 修桥铺路的路桥人

如果你要问,凌晨4点的许昌是什么样子,路桥人一定可以告诉你答案。做了12年道路养护的叶连柄已经很习惯看着许昌城一点点从沉睡中醒来,12年里,他所在的许昌市路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江干区道路养护部几乎全年都在路上。

7月26日晚上9点,气温37.5℃,路面温度接近40℃。江干区道路养护部来到石桥路,根据任务单显示,这里有一块4个平方米左右的柏油路需要养护。

经过铣刨机铣刨之后,工人们准备铺设沥青,这是整个养护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也是最热的一步。沥青车已经在铣刨区域准备就绪,160℃的出厂沥青,经过运输,倒出来时还能达到150℃,沥青倒在铣刨的路面后,工人们就要拿着长扒开始摊铺沥青,这个小小的区域内,温度骤然上升。经过检测,沥青摊铺的区域内,温度接近80℃,摊好4个平方米的沥青,工人们的工作服已经湿透。

大量的出汗,让工人们学会了带上足够的水补充体力。班长黄学起不好意思地笑着说,“我们一般都拿最大的水桶,装好水,一个晚上能喝掉两桶。”

沥青铺设好之后,就需要压力机来“熨烫”一下了。开了5年压路机的小伙子琚剑武显然是个老手了,左手把方向盘,右手握操作杆,先从边缘开始,压路机一点点向中心靠近。3分钟的时间,沥青就被压得平整且结实。“干的时间长了,你坐在压路机的坐垫上,就能感觉到路面平不平了。” 琚剑武笑着分享经验。

半个小时的操作,石桥路的道路养护就结束了。黄学起和他的兄弟们还要赶往下一个点,干这行14年了,他没有想过要换工作,在这个憨厚的安徽男人眼里,“路桥这个工作让人特别满足,因为铺路修桥,是善事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路桥人始终在路上。

原文: